地理冷知识—新疆
南北跨度1500公里,东西跨度20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了。
南北跨度1500公里,东西跨度20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了。
前两天我写了以前有关于非洲河流流量排行的文章,文章里面有关于河流的数据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后来在评论区看见了有两位网友的评论,经过查阅资料多方比对,才知道了自己的文章在数据方面出现了重大的错误,在此也非常感谢网友的指正,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一年一度的“寻找中国最美星空·中国星空地理影像大赛”,又要与大家见面了!今起,2025赛事正式启动!
《郑继洪地理密决》,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本蕴含着深厚堪舆智慧的古书。堪舆学,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风水术,它融合了天文、地理、气象、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探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们在选址、建造等活动中提供指导。在古代,上至皇室贵族建造宫殿、陵墓,下至普通
田世英(1913—1994),安徽砀山人。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1936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1940年毕业。历任江苏徐州中学教师、四川教育科学馆二室主任、四川大学副教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编审局地理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
小岛秀夫旗下制作公司与Niantic Spatial联合发布了一款全新预告片,首次展示了一款增强现实(AR)游戏的核心概念。双方工作室均表示,此次合作与概念发布“对两家公司而言均属重要里程碑”。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在人类5000年的战争史中,竟然从未被任何外国军队踏破过本土!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
你是否知道,现实中手机地图能精确导航、跨海大桥能完美合拢、海底隧道能顺利贯通、违法用地能智能识别、地质灾害能提前预警、无人飞机能精准飞行、城市实景能三维虚拟等科技的实现,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行业——测绘地理信息。
当西方的视角遇上中国古老文明,当沉默的文物诉说历史,我们会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新的认识。著名汉学家杰西卡・罗森用近六十年的研究,帮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了解古代中国的窗户。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高中地理怎么样?作为一门兼具文科记忆与理科思维的学科,地理既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点,又要求理解自然规律和人文现象背后的逻辑。很多同学觉得地理难学——知识点零散、地图看不懂、综合题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地理完全可以成为提分利器。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长期被视为神话传说。然而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跨学科研究,发现其中隐藏着惊人的现实地理信息。本文依据考古发现、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揭示这部奇书可能记录了中国先民对美洲大陆的早期认知与探索,为中华文明的航海史和迁徙史提供了全新视
“回上游,见金沙”。9月19日,金沙酒业2025“金沙红了”红高粱节暨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在金沙酒业成功举办。这不仅是金沙酒业又一次的品质宣言,更是金沙在酱酒发展新周期中探索突围路径的一次重要展示。
可骄傲不是白来的,是在九个月里,用命换的。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地图,怎么会在几天之内被人拿着粉笔重新划成十一块?更怪的是,这些线不是按行政区画的,是照着河流、山脊、铁路口和湿地一步步摸出来的。那些坐在加尔各答剧院路8号的人,桌上摊着潮湿的纸图,茶都凉了,谁也不敢
“这莴笋种子我按书上说的三月就播了,怎么全都长不起来?”前几天听到菜友老李的抱怨,我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住在北方,却照着南方种植指南操作,结果白白浪费了种子和精力。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性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构建冲突性问题情景深化知识理解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结合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举例说明,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围绕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核心素养导向要求,聚焦情境教学设计这一关键突破口,系统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科学设计原则及有效实施路径。通过梳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转变,结合地理学科兼具自然与人文属性的综合性、
在卫星导航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大地测量天线作为连接天与地的“感知器官”,正成为支撑高精度定位、地质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这种专为大地测量设计的天线,通过捕获卫星信号、分析电磁波特性,实现了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空间定位精度,在复杂地形与动态环
田世英(1913—1994),安徽砀山人。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1936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1940年毕业。历任江苏徐州中学教师、四川教育科学馆二室主任、四川大学副教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编审局地理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
你是否听说过“南天门计划”?这个名字听起来神秘又令人好奇,甚至让人联想到某种重大秘密行动。那么,这个计划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一场虚构的传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带你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背后可能的真相。